“神舟班”或“陆战队”?孩子事,应交还给孩子理丨养儿育女

导读最近与朋友们喝茶闲聊,一帮家长总绕不开孩子学校的事儿。有家长吐槽,孩子班上有些事情,自己真的无法理解,感觉不可理喻。这位家长是自己...

最近与朋友们喝茶闲聊,一帮家长总绕不开孩子学校的事儿。有家长吐槽,孩子班上有些事情,自己真的无法理解,感觉不可理喻。

这位家长是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家委成员之一。前些天,班主任老师在家委群里通知,根据学校检查要求,近期初中新生各班需要设计更新班旗、班服,还要设计订制好跑操服。

班主任要求全体家委成员迅速开启头脑风暴,好好想想孩子班级的班名和口号,将来要印制在学生跑操服的胸前醒目位置上,并且当天之内就要完成任务,以便班主任上报学校进行审核。

随即家委群里你一言我一句热闹起来。

有家长说,班名就要叫“火箭班”,因为,火箭火箭,潜力无限。班级口号可以是“青春似火,超越自我,放飞梦想,创造辉煌”。

有家长赶紧提醒说,“火箭班”已经被(同年级其它班)用了。

有家长赶忙倡议,叫“梦想班”怎么样?

有家长高喊起来,“火箭班”被用了,我们可以改叫“神舟班”。“神舟班”才好啊,高挂云帆,勇往直前,神舟翱翔,超越梦想。

……

看到家委们一个两个的兴奋劲头,开头提到的这位家长不禁在群里泼了一盆众人眼里所谓的“凉水”:班名和口号,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想?他们才是班集体的一分子啊。

但是,说归说,做归做。这位家长叹道,自己说完后,群里同样的七嘴八舌,大家仿佛当他什么都没说,一概视而不见,仍在围绕“神舟班”“陆战队”或“梦想班”哪个更好、更妥当争论得热火朝天,期望能够替孩子们早点做主,实现“神舟启航,载梦翱翔”……

类似设计班名和跑操服口号的日常琐事,应是孩子们自己的学习生活范围内的事情,为何就不能先听听孩子们的意见与想法呢?为什么一概都要由家委会来帮孩子们做主呢?

倾听完这位家长讲述后,我想起早些时候听到的另一个起草“班歌”的故事。

那位家长谈到正在小学六年级就读的孩子时,眼里满是对班主任老师的敬佩,说是因为班主任十分善于尊重孩子们,特别能够发掘小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力。孩子班里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必须起草一首“班歌”。班主任接受任务后,并未找过任何一位家长帮忙,而是先与孩子们开个班会讨论商量,共同筛选出一部电影的主题曲作为他们班歌的曲调;然后,再交由全班学生集体讨论进行填词。孩子们高兴地他一词你一句,边哼哼唱唱边凑合填词,最后形成了全班学生人人张口会唱的班歌。这样一首“班歌”,即便歌词尽显稚嫩、略显滑稽,但里面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肯定都是班里孩子们的智慧与心声。

上述班名、班歌的命名与起草方式方法,两相比较,孰优孰劣,相信读者诸君各有高见。但其中有一个问题熟视无睹却也不容忽视,那就是“越俎代庖”现象,是不是做家长的只要出于“为你好”,就可以帮孩子们做主的包办代替现象。

这些年都在说要发展素质教育。记得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南方周末》在刊发的方舟评论《教育的初衷是孩子》中清晰提出:(教育)“一切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有权利与尊严的人”。

但何谓尊重?对孩子的尊重,应是要保护孩子自身的知情权、选择权,懂得凡事要从尊重孩子做起。但凡没有越过法律红线、触碰道德底线的选择,就要保护好孩子知情权而接纳孩子“做自己”的想法,就要保障好孩子选择权而包容孩子“做自己”的抉择,避免孩子心智与价值观成长过程中总是被自愿、被选择的诡异现象,真正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有权利有尊严的人。因为,行为心理学的实验结果已经证实,自小没有被尊重过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尊重的概念,也难以学会尊重他人。《南方周末》在方舟评论里也有特别提醒,“今天孩子在学校所经历的一切,一部分会内化到他们的精神与人格之中,对他们的未来,对社会的未来,都会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时下发展素质教育,要从尊重孩子做起。那么,类似班名、班歌等等平日孩子们自己可以选择、决定的事情,请交还给他们自己打理,可以吗?

(作者为广东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退休人员)

•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之“养儿育女”,欢迎来信分享为人父母师长的你在孩子成长路上经过的风景和领悟的道理。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蓝松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