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41城市创新生态哪家强?这场科技盛会释放这些信号

导读为协同推进长三角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以高水平科技供给更好服务全国高质量发展,昨天上午,第五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在上...

为协同推进长三角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以高水平科技供给更好服务全国高质量发展,昨天上午,第五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在上海嘉定开幕。


本届展会为期两天,以“协同创新 一体发展” 为主题,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重点聚焦我国科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突出城市交友、产业交融、人才交流、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特色,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与科技成果发布、展示、交易平台。

2022长三角科交会开幕


城市创新生态指数发布

继2021年首次在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上发布之后,昨天,国内第一份完整覆盖区域内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长三角41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再度在第五届长三角科交会开幕式上发布,对沪苏浙皖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情况以及创新生态培育的进展进行了全景式专业评价。


2022版《指数报告》显示,相较于2021年,整体水平上升7.47%,反映了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不断集聚、产生更多高质量创新成果,为产业发展积蓄动力,最终为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生态的能级提供支撑。

另外,相较于2020年首次发布,在2022年《指数报告》中,4个一级指标整体水平上升10.65%。其中,生态产业潜力与生态创新资源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0.65%和15.08%,体现了长三角资源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成果转化进一步支撑产业发展。


根据2022版《指数报告》,综合得分前十的城市依次为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合肥、宁波、无锡、常州、嘉兴和扬州。

对比2020至2022年的三份《指数报告》,综合得分排名前十的城市基本固化,支撑区域创新生态空间架构。十强集中分布在省会城市及重点城市,基本上形成了近沪城市组团、南京-合肥城市组团及浙北城市组团,组团空间形态同时跨越G60科创走廊与G42高端智能制造业走廊,形成共生共融的发展态势。


后发城市的创新潜力大。在2022年发布的榜单中,安徽省芜湖市4个一级指标中,生态创新资源提升幅度高达24.6%,生态环境支撑提升幅度达20.4%,显示出芜湖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城”之后,实现了外部创新生态的资源、能力的导入。更多的科技创新活动嵌入了G60合作和发展中,尤其是九城之间的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为芜湖创新生态优化带来了新生力量。

在2022版《指数报告》中,安徽蚌埠、江苏盐城、江苏镇江也分别在生态环境支撑、生态产业潜力、生态创新资源等维度获得较大提升。


一体化携手共进

“五年来,嘉定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做实以长三角兄弟城市合作上下功夫,在探索区域一体化科技创新新模式上做文章,围绕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建设,持续加强交流合作。”作为东道主,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高香在致辞中提到,嘉定是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嘉昆太合同创新核心圈、温州嘉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技术成果交易额逐年攀升,今年更有望再创新高,“希望在大会期间交流新技术、碰撞新理念、展示新成果,一起携手共进,不断放大长三角科交会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科交会展台

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长三角共有5座城市入选科技城市集群百强,成为中国上榜城市最多的区域。2021年长三角科研经费投入总量达到8305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发明专利授权量18.22万件,占全国超过三分之一。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2万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科技部大力支持下,上海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携手苏浙皖,以‘科创+产业’为引领,不断推动创新制度联动、创新任务协同、创新空间联通和创新生态共育。”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王宇表示。


近年来,上海会同长三角苏浙皖兄弟省市加快以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区域协同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依托长三角科交会365+3机制,嘉定和三家技术转移平台深度合作,围绕重点产业领域联合发布了长三角揭榜挂帅技术需求,目前一共累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将近100项。开幕式上,2022长三角揭榜挂帅技术需求发布。

2022长三角“揭榜挂帅”技术需求发布


区域间“各显神通”

当前,越来越多的科技突破和产业转型需要长三角区域通力合作,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


据统计,2021年,上海向苏州技术研发销售额达到167.1亿元,技术研发溢出效应非常明显,联动非常紧密。苏州制造和上海购销额分别达到4920.1亿元、539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0%以上,是长三角协作最紧密的城市组合。


“上海具有强大的产业创新辐射能力,苏州拥有强大的制造业转化动能,两地在产业、科技之间的协同集聚形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强大的区域经济的增长核心极。尤其是上海嘉定和苏州太仓,两地一衣带水,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太仓市副市长王莉萍表示,2018年5月共同签订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战略框架协议以来,两地聚力创新转型,着力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太仓将以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为引领,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延伸拓展至浙江、安徽等地,共同携手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5年来,长三角科交会已经成为三省一市促进科技服务和产业创新双向融合的跨地区盛会。

观众现场体验新技术、新装备

本次科交会由太仓、昆山和温州等城市联合主办,同时首设“特邀伙伴‘城市’”机制,南京市江北新区作为首个“特邀城市”深度参与展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长三角科交会首次推出了虚拟数字人科技IP——“科嘉博士”,并全面升级线上线下融合的展会模式。


线上全新打造科交会“元宇宙大厅”,利用数字技术搭建“数字展馆”“长三角科创云客厅”和“线上融媒体中心”等创新展示平台。其中独创的“数字展馆”将提供多个标准化快速布展空间、形式多样的3D展台和矩阵展团样式,支持观众进行360度的全视角观看,内嵌多种互动,全方位提升互动感与体验感。

科交会“元宇宙大厅”体验区

线下精心设置“长三角技术交易大厅”“院士专家成果展区”“科交会‘五周年成果’展区”“院校成果展区”和“汽车‘新四化’展区”五大展区,同期举办约50场高质量的同期活动。


提供“一地一特色”服务

作为本届科交会的重要同期活动之一,由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办的“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论坛”于同日举办。


本次论坛以“服务地方科创、推动区域融合”为主题,集中介绍了长三角国创中心与地方各级政府和园区的创新合作模式、合作案例和成果,并邀请长三角三省一市政产学研等领域专业人士,围绕如何构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展开交流。


“国创中心扎根长三角沃土,围绕地方发展要求和产业需求,提供‘一地一特色’专业服务,同地方政府、园区、企业建立多种类型的地方合作平台,为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庆在致辞中介绍了长三角国创中心在技术创新体系和生态建设方面的进展以及围绕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方面开展的努力。

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刘庆致辞

为了能够使地方园区更好对接国创中心的资源,自2017年开始,长三角国创中心陆续在长三角多个区域成立了创新服务中心,包括常州、苏州、昆山、扬州、徐州(筹建中)等。这些服务中心,就如同长三角国创中心的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毛细血管,深入地方园区,聚焦区域的产业需求,源源不断地将需求对接至长三角国创中心创新资源网络,再输送来大量的优质资源来服务园区,助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长三角国创中心已经分别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上海浦东、上海宝山、上海嘉定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江苏13地市院地合作全覆盖,与浙江和安徽多地合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积极与地方园区开展深度合作是长三角国创中心运用自身优势、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与地方共同建立创新服务中心,能让国创中高效精准了解各地的产业优势和创新需求,从而便于统筹布局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协同有序、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助理郜军表示。

签约仪式

在“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论坛”上,长三角国创中心与同济大学举行了“环同济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的揭牌仪式,共同打造创新策源高地、应用示范高地、制度供给高地和人才聚集高地。另外,论坛上还举行了两项签约仪式:长三角国创中心与金山区科委签署战略规划课题研究合作协议,以及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与泰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长三角国创中心(苏州)服务中心、长三角国创中心(常州)服务中心、长三角国创中心(昆山)服务中心合作签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