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武汉乡村振兴周刊第061期

导读 ■本版策划/李英波 统筹/贾蓓■头条新闻订年猪捉土鸡,打古法豆丝来武汉周边置办“土味”年货(长江日报记者潘璐 通讯员林建武 张璐)12...

■本版策划/李英波 统筹/贾蓓

■头条新闻

订年猪捉土鸡,打古法豆丝

来武汉周边置办“土味”年货

(长江日报记者潘璐 通讯员林建武 张璐)

12月22日是冬至,12月23日是腊月第一天。俗话说,过了腊月就是年,准备年货要趁早了。

以前置办年货,多是家中长辈们不辞辛苦地制作腌鱼腌肉灌香肠几件套,而现在,当自制这些年货的人越来越少,年味也越来越淡,大家才又开始怀念这些手工制作的年货。

那么,不如带上家人,或是喊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武汉乡村打个年货吧!在武汉周边乡村,有活鱼、活虾、活鸡、活猪,相比大规模工厂化养殖,这些鲜活产品更有“土味”,为年节增添一份仪式感。

蔡甸区群力村

鲜活小龙虾让餐桌更有排面

通常来说,夏天才是吃小龙虾的季节,而在蔡甸区群力村,冬天也有鲜活小龙虾售卖。武汉震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江燕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合作社修建了十几个小龙虾暂养池,把小龙虾从沟渠的淤泥里“挖”出来,放进暂养池,开上增氧泵,这样小龙虾在冬天也可以存活。

记者看到,这时候的虾都是老虾了,壳子都是黑红色的,肉质非常饱满,在天寒地冻的时候吃上一锅由鲜活的小龙虾烹制的麻辣小龙虾,简直不要太难得,特别是拿来招待远方来的亲朋好友,绝对有排面。

此外,这里还有蔡甸的本地品种——绝对粉藕“毛三节”售卖。“我们蔡甸本地人都知道这个品种的藕,绝对粉,产量却不高。一根毛三节挖出来,能有一人多高,带泥可以保存一个星期甚至更久的时间。”江燕说。

除了小龙虾、藕,村里还有虾稻米和活鱼出售。虾稻米打农药少,采用的稻种是最近两年屡获大奖的华夏香丝。为了保证米的口感好,这里的虾稻米全部是在太阳下自然晒干的,而非机器烘干。

“华夏香丝这个品种米粒很长,晶莹透亮。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来做这个大米,虽然超级费时费工,但是味道真的很好。”江燕介绍,今年合作社种植了1300亩虾稻米、600多亩藕塘,所有农产品产量有限,售完即止。“如果不想到村里来买,可以关注我们合作社的抖音号,在上面购买。”江燕说。

江夏区海洋村

养了一年的土猪,专供杀年猪活动

在江夏区海洋村,杀年猪活动正在火爆预订中。海洋村度假民宿负责人杨文俊介绍,民宿养殖了十几头猪,养殖时间都在一年左右。“我们在村里开民宿,发扬乡土文化,到了腊月主要就是杀年猪的活动。养的这些猪,一般预订我们民宿的客人都能买完。现在我们基本每周都会有杀年猪的活动”。

临近年节,几乎每周都有市民预订去海洋村杀年猪。

自己养的土猪,出栏时间比较长,肉自然更香。一般来说,一头猪净肉在180—260斤不等,每斤肉30元。“在农村买过肉的都知道,不分部位,都是一个价格,最好是几家人一起分一头猪。相比现在养殖场批量屠宰冷链运输的猪肉来说,现杀的猪肉肯定更香一些。一部分现吃,一部分腌腊肉或者做香肠,都挺好的。”杨文俊说,如果预定杀年猪的人多,民宿喂的猪供不应求了,还可以去老乡家直接购买,都是村里人用粮食喂出来的猪,品质非常好。“这周刚好冬至,民宿会杀好几头猪,如果需要土猪肉,一定要提前找民宿预订。”

黄陂区北新村

申请非遗的土法豆丝全手工制作

在黄陂区北新村,土法做豆丝从国庆节后就开始了。“虽然现在大部分生产的豆丝都是机器烘干,但是我们北新村的豆丝还是纯手工制作,自然晒干。此外,我们是用土灶烧山上的松针来摊豆丝,这样做出来的豆丝更香。”北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张旭说,因为豆丝都是自然晒干的,所以一般晴天就会多做一些,阴雨天就少做或者不做。

北新村纯手工制作的豆丝,全部自然晾晒。

北新村的豆丝主要是由村支部书记殷勇胜带领四位脱贫户一起制作完成。浸泡大米和黄豆、磨米浆、摊豆丝、切豆丝、晒豆丝、装箱,大家配合起来有条不紊。“现在会手工做豆丝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做豆丝这个手艺,我们也在积极申请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旭说。

目前,北新村的豆丝主要销往周边村,村民日常买来吃,也有的人会购买包装好的来送人,此外,驻村工作队也帮着销售。“水、米、黄豆,都有固定的配比,豆丝摊的厚度也基本一样。还可以定制糖尿病人也可以吃的荞麦豆丝。”殷勇胜说。

张旭建议,市民如果想到北新村购买豆丝,最好挑一个好天气。“我们还有糍粑搭配豆丝一起销售。但是糍粑因为没有任何添加,所以保存时间不长,如果是送人,我们不建议买。如果是自己拿回家吃,那买豆丝再带上两块糍粑,再合适不过。”

江夏区均堡村

林下土鸡正肥,想自己捉鸡最好傍晚来

在江夏区均堡村,林下土鸡的养殖已经持续两年的时间了。“我们这个土鸡,是农科院推荐的绿壳蛋鸡品种。鸡真的是散养,长期在苗圃里吃虫子,虫子不够吃,才补上一些饲料。”均堡村养殖户陈正宜说。

陈正宜养殖的3000多只鸡,已经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卖出了2000只,“还剩1000只左右,现在天气冷,鸡产蛋率不高了,也长了一些肉,正是最肥的时候”。

均堡村驻村书记刘铁清介绍,来村里买过土鸡、品尝过的人都说好。“我们村山清水秀,没有工业污染,农产品自然绿色。如果要来村里捉鸡,最好是傍晚来,那时候鸡才回窝,才好捉。白天这些鸡都跑山林里去了,捉一只非常费劲。当然了,最近来买土鸡的人不少,养殖户每天也会捉上几只关在笼子里,都是鸡群里最肥的,100元一只”。

除了均堡村,在黄陂青云村、江夏海洋村,也都有农户自己养殖的土鸡可以购买。

■长江新农

四位农民组团自拍自演乡音带货

新洲“乡村苕哥”网红队助家乡增收

(长江日报记者余康庭 通讯员蔡先进 程书雄)

谢成林网红队

谢成林是新洲区徐古街道许易村里有名的能人,他和三位团队成员创作的抖音视频,一口新洲徐古方言,演绎乡土风情,大部分单个视频能收获上万点击量。从去年开通抖音账号“乡村苕哥”至今,谢成林团队已拥有20.6万粉丝,收获网友点赞量超210万人次。

谢成林(左二)和他的团队正在拍摄短视频。

一部手机、一个三脚架、一个收音设备,外加钉耙、簸箕、扁担、锄头等农具……12月21日下午,在新洲区徐古街道许易村,村民谢成林戴着一顶黑帽,穿着黑色运动外套,站在三脚架前,一边盯着手机屏幕,一边和他的团队成员讨论着怎样改进所拍摄的短视频剧情,并开始准备新洲特色农产品春节年货的直播。他们拍摄的短视频极具新洲方言特色,“笑点和特色还不够,看看内容怎么调整,我们再来拍一遍”。

谢成林是村里有名的能人,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乡村苕哥”。他和三位团队成员创作的抖音视频,一口新洲徐古方言,演绎乡土风情,大部分单个视频能收获上万点击量。从去年开通抖音账号“乡村苕哥”至今,谢成林团队已拥有20.6万粉丝,收获网友点赞量超210万。

返乡创业直播带货

手机“新农具”让滞销小香薯卖得欢

今年49岁的谢成林是新洲区徐古街道许易村人,2002年,谢成林和妻子石红萍一起在外地务工,当时家里种有5亩田,由老人帮忙耕种。后来父亲离世,2012年,谢成林夫妇回到了许易村陪伴母亲,日常生活收入来源依靠种田和养猪,有空闲时谢成林便跑客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20年6月,新洲区相关部门组织一场电商培训,请来专业老师,教村民如何通过电商增收。谢成林偶然得知后,当即决定和妻子石红萍一起报名参加培训。当时,包括谢成林夫妇在内,许易村共有4人参加了这场培训。回来后,4人便决定尝试直播带货,组成了“乡村苕哥”直播团队。

农民通过抖音带货销售土特产,当时,村里还是头一次有人干这个事,大家都满怀期待。许易村党支部书记谢红亮回忆说,为了支持谢成林发起成立的“乡村苕哥”团队,村里专门腾出了一间办公室,给他们搞直播带货活动。

当时,村里种植了不少小香薯,却面临滞销,大伙便决定在直播间带货卖小香薯,没想到,不到一周时间,愁卖的小香薯全部售罄。谢成林“苕哥”的名号也打响了。

可是,成功带货几次后,直播间的粉丝却越来越少,有时甚至都无人观看,恶性循环之下,团队成员也回去继续种地,不想搞直播了,这可把谢成林难住了。直播陷入窘境,谢成林想到了电商培训时讲授的知识点:要想粉丝热度保持不跌,就得做好社群维护,经常更新活跃账号。于是,谢成林开始思考,除了直播,平时何不拍摄一些趣味小视频,引起粉丝的关注呢?

说干就干,谢成林和妻子商议后,2021年6月,两人注册了抖音账号“乡村苕哥”,日常拍摄并发布小视频。夫妻俩商定,既然在乡村,那小视频的内容就拍乡村,把创作方向聚焦在“乡村乡土风情”,并植入土特产元素。

创作聚焦乡村生活

不拼颜值的农民“网红”吸引粉丝下乡

创作主题定了,拍什么场景呢?谢成林琢磨一番以后,决定用方言演绎幽默、搞笑的视频段子,展示新洲风土人情。

“我们自己不是大美女、大帅哥,那就另辟蹊径,突出新洲特色方言、特色乡村生活……所有创作内容素材均从乡村生活中来。”谢成林说,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太熟悉纯正的新洲方言,也是希望借助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新洲本土特色。为了能原汁原味还原新洲特色,他还专门找到村里的长辈请教,争取还原风土人情的文化底蕴。

谢成林举例说,每期拍摄视频中人物“张巴”的名字,在新洲话中表达的就是“糊涂”的意思,“张巴哥”的人设,就是容易犯糊涂,因此围绕“张巴哥”演绎的剧情,就要表现出他是如何犯糊涂;而“三姐”的诞生,则是因为新洲当地更喜欢用排行称呼熟悉的人,而不是喊名字,这样显得更加亲切,就像邻家姐姐,因此剧中“三姐”的人设便是亲切。

“这两个人物,‘张巴哥’是我的侄子谢小东,今年25岁,以前务工,后来回村干养殖,看到我做视频,觉得很新奇,就一起做了。而‘三姐’,其实是我的粉丝,名叫王芬莉,是家住洪山区的一名‘宝妈’,去年夏天,她偶然刷到了‘乡村苕哥’的视频,觉得既有正能量又很有趣,联系我希望加入其中,便成了我们的团队合伙人。”谢成林笑说,没想到自己能够收获这么多粉丝下乡,招来合作人共同发展项目。据谢成林估算,至今,他的团队已带动新洲区6个乡镇200余户农民增收,帮助村民销售超过70万斤农产品,销售额达200万元。

谈及未来发展,谢成林特别自信,脑海中的发展规划十分清晰。“现在我们不仅在直播间带货新洲鸡汤、鱼面、豆丝、土鸡蛋、豆腐乳、腊鱼等家乡土特产,还想把新洲的风土人情宣传出去,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他说:“现在政策好,政府很重视农村电商,积极鼓励支持我们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商带货平台,我在其中受益匪浅。今后,我要将更多美丽乡村的风土人情穿插在短视频和直播中,在介绍家乡农产品的过程中,向大家介绍问津故地的魅力新洲。”

“通过努力既能增收,还能实现人生价值,我们都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目前,团队月收入达到6万多元,比以前外出务工、种地收入高多了,同时,还能带动周围村民一起致富。”谈及直播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谢成林开心地说,村里现在也有其他村民尝试从事电商项目,智能手机正成为“新农具”,直播短视频成为“新农活”,大家伙正准备在明年共同抱团发展,让电商帮助新洲特色农产品在全国打通市场、打开销路。

打霜红菜薹清甜爽口

随着气温降低口感会越来越好

(长江日报记者贾蓓)

进入冬季,武汉昼夜温差大,进入打霜期的红菜薹味道更清甜,肉质更爽口,价格也较此前明显上涨。业内人士预测,红菜薹在气温持续低位的情况下生长较缓慢,而临近年节,市场消费量在不断提升,短期内红菜薹降价的可能性不大。

20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汉口后湖一菜市场看到,一扎一扎的红菜薹被放在显眼的位置,老板喊价8元一斤,“这段时间红菜薹一直在涨价,但味道特别好,买的人不少”。

一位正在选购红菜薹的王女士表示,与一个月前相比,红菜薹的价格每斤涨了近5元,“上个月最便宜的时候只要两三元一斤,不过味道确实没有现在好”。

在武昌徐东附近的一家集贸市场,红菜薹同样卖到7.5元到8元一斤,每斤的价格比前一周涨了约0.5元。一位商贩称,最近一个月,红菜薹的价格从最低每斤2.5元涨到了近8元,“几乎每天都能感觉到价格变动”。

专家分析,红菜薹的正常成熟期从11月初开始,目前本地的头茬红菜薹基本已经采收完毕,正在上市的是第二茬,因为昼夜温差更大,夜间打过霜,口感变得更好。往后,随着气温降低,红菜薹的口感会越来越好,市场需求也会不断增加,预计售价也会持续在高位运行。

■每周一景

草莓采摘正当时

近期,新洲区花朝河湾景区30余亩奶油草莓成熟,不打农药、生态自然、口感香甜,吸引了不少市民下乡采摘。据了解,园区的草莓采摘期可从本月初持续到来年5月初。 王红秀 摄

“每周一景”面向公众征集反映武汉乡村新变化、新成就及乡村生活的美图,投稿邮箱3362994750@qq.com,邮件请注明“每周一景”,写明图片的拍摄时间、地点、简单介绍,以及拍摄者姓名、电话。

■农博士

柠檬橙子难买?吃这些也可补维C

(长江日报记者贾蓓)

最近,受“补充维生素C可增强免疫力”的说法影响,水果店里的柠檬、橙子成了抢手货,有市民在“乡村振兴留言板”留言表示:“想买几个柠檬在家泡水喝,跑了几家水果店都没买到,除了柠檬和橙子,还有什么适合用来补充维C?”专家表示,虽说多吃维生素C对人体有好处,但想短期内通过摄入维C把免疫力增强到足以抵挡病毒感染的程度,显然不现实。

科学研究表明,维C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其本质是一种抗氧化剂,会参与到人体免疫蛋白的合成中,通过促进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活性,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想补充维C,不用去哄抢柠檬、橙子,猕猴桃、橘子、苹果以及新鲜的绿色蔬菜都富含维C。专家同时提醒,维C含量高的果蔬也不能多吃,胃不好的人需要控制量。尤其是柠檬,吃多了容易产生胃酸,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人尤其不能多吃。

留言方式:

1.将您的留言或建议发送至邮箱3362994750@qq.com,邮件请注明“乡村振兴留言板”。

【编辑:邹卓然】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